1942年太平洋战争进入第二年,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省遭遇大旱灾和蝗虫灾,饿死300 多万人,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故事一边是逃荒路上的民众,比如老东家和佃户瞎鹿,他们在挣扎与痛苦依旧抱着坚韧的生的希望;另一边则是国民党政府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 《一九四二》是对民族顽强生命力的悲壮讴歌,逃荒人群孤立无援地在大地上涌动,灾难夺去无数生命,但是在最艰难、惨痛的时刻,人心中不灭的善、勇气和人性尊严愈发闪耀着眩目的光芒。人是卑微的,人也是高大的,他们在残酷的命运中镇静地存续着希望和梦想。
《一九四二》VS《金陵十三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冯小刚比张艺谋聪明多了。《一九四二》与《金陵十二钗》路数一样,一边跟国际接轨,比如请来亚德里安•布罗迪与蒂姆•罗宾斯两位好莱坞影星,用西方式人文关怀和基督教仁爱精神作为包装;另一边则讲述中国人自己的苦难,不但有日军侵华这般大背景,更戳中我们父母辈对饥饿深刻的记忆。但冯小刚的高明在于他更了解自己拍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打“人性”这张牌,而不是如张艺谋过于执着于妓女们摇曳的旗袍和夸张的审美,沦为夸张的噱头。
《一九四二》VS《让子弹飞》
冯导早些时候就在微博上借维护姜文之名呼吁观众不要对电影过分解读。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刘震云小说原名为《温故一九四二》,所谓“温故知新”,一九四二年饿殍遍野的大饥荒与国民党的腐败、拒不赈灾,难免不让人联想起什么。也因此在网络上有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解读,有人大赞冯小刚勇敢;也有人嗤之以鼻,说他拍的不过是“允许拍的那部分灾难”,讨巧之意明显。但在这想说的是,每一场发生过的苦难都应该被铭记,不管是以什么目的——凭此一点《一九四二》也就足够。
《一九四二》VS《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虽然票房高达6.6亿,但有不少人对影片的技术层面产生质疑。比如IMAX是否徒有虚名?或者故事背景被虚化只留下一个家庭的悲欢是否显得格局太小,像一出肥皂剧?显然,冯小刚这回是吸取了意见,《一九四二》在野心与规模上都更胜一筹,上到国民党高层下到贫民百姓一网打尽众生相,那万人逃难的场面催泪效果也更甚。当然,在作品越来越大气的同时,冯导也应该以更开阔的心胸来迎接挑战,比图抛弃政策上的过度保护,否则,就算《一九四二》票房大获大卖也未免有胜之不武之嫌。